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培训

【IAMAC微享汇】第九期文字内容分享

2016-07-01

6月29日20:30-21:10,中资协专家讲师王宁做客第九期“IAMAC微享汇”,详解“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的投后管理体系”。以下是本期文字整理内容:

(以下观点根据嘉宾讲话稿整理,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协会与所在机构)

 

一、背景

在“放开前端 、管住后端”的监管背景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范围和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另类投资迅猛发展,比重也逐渐提高。这里谈到的另类投资包括直接股权投资、以LP方式参与的股权投资、类优先股、明股实债类、基础设施类、商业不动产、养老养生、投资性不动产、以及各类金融产品包括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信托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等等。另类投资项目和规模的增加带来了更大的投后管理需求,投资项目种类的多变也提升了投后管理难度,因此另类投资的投后管理逐渐成为保险资金运用最热门话题之一。


保险资金另类投资投后管理话题主要有三个视角。这三个视角管理的方式、内容和重点都不完全相同。


(一)委托人视角

这里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因为具体的投资运作由受托人完成,所以作为委托人,目前主要管理的重点在于及时跟踪投资项目的收益、运营情况,但数据主要由受托人提供。总体上看,大部分委托人的投后管理能力应该向更主动、更专业发展。比如,应该建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按照行业、地区、交易对手等不同维度的组合层面的评估分析能力,建立风险绩效的计量、报告、压力测试等综合能力,而不是所有信息和数据都依赖于受托人。大部分委托人在投资相关的系统、数据建设都比较薄弱,根据之前的经验,这也是制约委托人投资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保险集团视角

特别是大型保险集团下覆盖了保险、银行、信托、证券、租赁等不同专业公司,这时候可能已经不局限于保险资金运用的角度了。具体项目层面的投后管理工作是由专业公司完成,这些专业公司内部虽然也有投后管理体系,但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集团层面要实现对专业公司投后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此外,集团一方面会根据不同专业公司、不同资金来源区别管理,另一方面,集团层面更关注集中度风险和风险传染,特别是行业、区域、交易对手等组合维度,通过集团层面数据的汇总分析,能够发现专业公司层面无法发现的问题,及时判断对整个集团资产的影响。集团层面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集团的并表管理。并表管理的难点在于基础数据标准和计量模型,比如:不同专业公司采用不同的行业分类(例如:GIPS、证监会),集团层面如何统一。其次,信用评级也不同,如何考虑统一主标尺等等;最后是计量模型,如何考虑股权、债权、物权估值模型、方法的统一等。


(三)受托人视角

主要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包括寿险、养老险自主投资的模式。

后面介绍的投后管理体系就是从第三个视角出发。


二、投后管理体系整体框架

国际上大型的私募投资机构如Blackstone、KKR等均建立了很强的投后管理能力,通过利用其全球网络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交流和跨境合作机会、融资咨询服务,以及通过管理咨询顾问团队提供最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创新理念等,从而对被投资企业能够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管理。国内的大型保险资管机构也在持续建设投后管理体系,通过信用评估部门对另类投资项目进行跟踪评级,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对资产质量和项目风险进行持续跟踪等,某些机构还成立了独立的投后管理部门等等。


(一)投后管理体系需解决的问题

在投后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也伴随着一系列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如:

1.投后工作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2.是否应该成立独立的投后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如何切分?

3.投后管理工作涉及业务部门、风险、信评、财务等多个部门,哪种机制能够有机的整合这些部门的工作成果?

4.如何能够采用统一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型投资、不同项目之间的投后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5.如何增强投后工作与投前、投中的衔接,通过建立有效的回馈机制促进投前投中管理水平的提升?

试图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投后管理体系来帮助我们梳理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二)投后管理体系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投后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的投后管理体系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投后管理组织与制度,明确投后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机制等。


很多公司在投前的组织、制度比较健全,包括在投前什么情况下开展尽职调查,什么情况引入外部机构、投前决策会议的讨论议程都写得清清楚楚。反观投后这一块,主要暴露的问题是职责不清晰、不具备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是有管理办法,但是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没有人监督和考核。这些可通过制定投后管理办法及工作细则实现(比如:制定编写投后调查管理细则、基础设施投资收益分配作业指导等),提升管理动作的规范化及专业化水平。


在这一层面比较焦点的话题是是否有必要成立独立的投后管理部门。这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另类投资业务规模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在实践中,有些公司在另类投资事业部下设置了项目管理岗,负责协助、监督、评价项目经理后续管理工作。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个岗位因为存在于业务部门内部,所以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能做到独立地预警监控及投后管理监督,更难以从公司视角去考虑投后管理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当公司存在多个另类投资事业部的情况下,独立的投后管理部门更能发挥出统筹协调、统一标准、独立评价的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投后管理流程与工具。


包括投后日常运营管理、投后现场和非现场监测、投后估值及收益测算、信用评级、投后评价、退出管理、风险与合规管理、派出人员管理等主要投后管理环节及使用到的估值模型、资产风险分类模型、压力测试模型、投后评价指标等工具。在这里,不会逐一讲解以上每项工作如何开展,而是提出一些特别需要关注的点。


在之前项目中对投后工作进行评估时,发现的问题包括:

1.某些项目不动产投资出现外派人员未及时到位,业务部门比如对项目的销售情况等未开展动态监测;

2.某些跟投的股权投资项目,由于投前没有明确交易对手(GP)应提供的相关财务和运营信息,所以在投后管理环节导致该部分信息缺失。


众所周知,某些好的项目出现时,投前的决策时间其实非常短,特别是好的股权投资跟投的项目,大家都在抢,GP也比较强势,所以在投前阶段要求GP在投后提供各种材料、运营报告与指标的确有难度。但从另一个方面,这也恰恰体现了建立规范的投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如果在投后监测、评价环节都明确了要看什么,在投前环节把这些投后环节需要项目方、交易对手提供的材料明确下来,并约定到投前协议中就可以。这也体现了前面提出的投后通过回馈机制促进投前管理提升的思路。


也正因为以上存在的问题,投后评价管理体系已经逐渐成为推进投后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投后评价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对不同类型投资、不同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和监测,还能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前、投中、投后、退出各个环节的管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能够提升投资管理整体水平。


国内的大型保险资管机构在近几年随着投资规模、笔数、种类的持续增长,均加强了投后评价体系建设。投后评价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投后评价指标体系。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就是弄一套指标然后给所投项目综合打分?这种理解并不全面。我们在前面强调过,投后评价的目标除了要实现对所投项目的监测、评价外,还要实现对业务部门、风险部门等在投前、投中、投后管理活动完成情况的评价,当然这离不开投后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


接下来,介绍如何对项目评价。我们在前面提及过,要做到项目之间横向可比,有人表示质疑,一个基础设施的债权计划和一个不动产的股权投资能比吗?不可否认,不同类投资在投资回报方式、交易结构、增信模式、运作模式上的确有差异,但本质仍然是离不开投资绩效和风险,所以可以统一评价标准,而同时又要体现不同类型投资之间的差异性,比如:股权投资的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之间的区别,股权投资还可以体现投资不同行业的区别,地方政府融资与一般企业融资的区别,开发销售型不动产投资与持有型不动产投资的区别等。    

   

当然,每个待评价的项目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某些项目必须进行判定后才能确定所属的投资类型。比如:某些项目股债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股大债),以现金增资方式对项目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再以股东借款模式对项目公司提供融资。为了能够做到客观科学的评价,就要进行拆分后分别评价。


另一个投后管理上的热点是随着债权类投资在保险资金运用中占比逐步增加,应考虑在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计量预期损失和计提风险准备金。除了能够通过进一步评估和量化资产预期损失外,还可以考虑与IFRS9中的财务拨备计提准则相结合,在远期还可以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第三个层次是系统与数据。


现实情况是很多公司仍在采用邮件、Excel、Word进行管理。当然,不少公司是有投资管理系统的,但比较偏投前,项目储备、项目筛选、项目立项审批等,而且功能上比较偏流程,没有什么分析功能。随着投资笔数越来越多,很多公司也意识到投后管理系统的重要性。那投后管理系统应该包含什么功能呢?这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完全取决于公司管理的需要。


在没有系统支持的情况下,投后管理遇到的挑战包括:

1.投后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投资分析报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完全依赖于手工,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分析往往延后不少;

2.由于缺少系统支持,当需要跨板块、多项目间进行横向比较时较难实现;

3.高层领导希望看到一目了然的投后管理报告;

4.投后管理的决策意见与后续行动措施由于缺少系统统一保存,不便于事后追溯与跟踪。


总体来说,应该遵从大平台、多系统的建设思路。具体的解释是:

第一,应该从另类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可以考虑将投前决策、投后管理通过一个系统来实现。但是因为投后管理内容包含很多,包括资产风险分类计算、估值、收益计算与分配、投资核算、投后评价等等,想通过一个系统来实现所有流程、功能难度很大。通常的做法是切割成多个系统,通过数据的有效共享和集成来实现。比如估值可以单独建立模型、资产风险分类可以通过单独的模型、系统实现等等;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投资管理系统,偏流程和数据报表展现,而其他量化计量模型的功能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第二,投前、投中、投后、到期清算等环节很多数据、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比如投前决策信息(决策文件、尽职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产配置计划、合规报告、偿付能力分析报告、后续管理方案、合同文本等)对投后管理也很重要,这些信息都应该进入系统归档管理。此外,系统应该能够同时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同时存储。因为从项目方、交易对手获得的投后运营报告都是非结构化的,将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存储后,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


第三,另类投资的数据可以分成几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类数据,这包括分析中要用到的行业、地区、评级、资产分类、会计分类、帐户、组合等数据;

第二类是外部市场数据,包括宏观经济、利率、汇率、指数等;

第三类是项目类数据,包含项目偿付主体、交易对手、担保人、基金管理人、抵质押物、资金来源、所属地区、所属行业等;

第四类是指标类数据,包括利息逾期天数、投资分红收益率、PD\LGD, IRR,DPI、资产风险分类等;

第五类是压力测试数据,压力场景、结果;

第六类是分析结果类数据;

第七类是流程处理类数据,比如投后的评价意见、决策意见与后续行动执行情况,都可以通过系统对该类数据的整合做到可追溯、可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