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增信、提高注册效率 4万亿保险资金重大工程投资利好落地

2017-05-23

5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保监会已于近日印发《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重大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大工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通知》对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重大工程给予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债权投资计划可以免于信用增级、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注册效率两个方面。

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2373万亿元,赔付1.05万亿元。截至2017年3月末,保险资金累计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基金、信托等形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社区、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计金额超过4万亿元。

拓展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优势

具体而言,在简化增信环节上,《通知》明确债权投资计划投资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并且偿债主体具有AAA级长期信用级别的重大工程,可以免于信用增级。

对此,前述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按照现有监管规定,债权投资计划免于增信条件较高,关键指标要求偿债主体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资产不低于300亿元、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亿元,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指标的融资主体较少,制约保险资金投资重大项目力度。”

“《通知》指出的免于信用增级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水利、能源、交通以及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资规模大,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在项目论证、立项和审批等阶段,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了严格评估和规范,投资风险可控。适度简化增信环节,可在不增加实质性风险的同时,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有效投资。”该人士续称。

此外,在提高注册效率上,《通知》表示对投资“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工程的债权投资计划,建立专门的业务受理及注册绿色通道。

目前,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采取注册制,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负责。下一步,保险资管协会将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优先办理,满足重大工程融资时间紧、效率要求高的需求。

积极把握重大项目政策红利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保监会近期已经下发多份文件支持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如《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前述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知》是保监会贯彻落实《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鼓励保险资金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下一步,保监会将继续完善监管政策,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进一步疏通保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至2017年3月底,保险资金投入6260.04亿元;自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规划出台至2017年3月底,债权投资计划投入1844.08亿元;自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领通过至2017年3月底,债权投资计划投入903.42亿元;自2013年7月国务院提出棚户区改造至2017年3月底,债权投资计划共投向2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向全国9个省份和2个直辖市投入1041.06亿元。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保险专业人士均表示: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应当充分发挥期限长、规模大、收益率合理的比较优势,把握好保险资金投资重大工程的政策红利,有效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实现保险资金投资增值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致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