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协会工作

“衰退交易”下的经济百态 ——协会研究专委会举办2022年第6期投研圆桌论坛

2022-09-29

 


赵伟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兼总量研究中心总经理

 

海外通胀“高烧不退”,国内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危机持续。当前内外环境下,市场交易逻辑开始向“衰退”转变。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研究专委会举办了2022年第6期(总第57期)投研圆桌论坛,邀请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兼总量研究中心总经理赵伟先生就衰退交易下的经济百态——7月经济金融数据解读主题做专题分享。本次会议由中再资产承办,来自协会、保险机构、保险资管公司的一百余人参加会议交流。现将嘉宾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货币政策应对“慢一拍”,美国衰退或发生在冬春之交

本轮通胀表现具有韧性。通胀形成机理,与早些年大为不同。从表现上看,疫情期间,CRB现货指数在24个月时间内上涨80%,无论是价格涨幅或者升速等,都远超近年来历轮周期。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纷纷达到8%以上的水平,出现了数十年来的新高,且势头尚未出现放缓趋势。而在近期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多重冲击下,本轮通胀的持续性加剧,部分短期冲击也开始“中长期化”。

疫情对经济环境已造成了一些特殊改变。比如,疫后的“疤痕效应”可能不会随着疫情退潮而快速弱化,年轻人的心态和想法有所转变,对就业意愿的压制可能成为长期现象,这会加剧“工资—通胀”螺旋的形成。金属冶炼等传统行业则被动经历了一次“供给侧改革”,在10余年资本开支不足的背景下,产能进一步出清。总体来说,疫情对疫情前的工作、生活习惯造成冲击,经济的微观生态也已受到了影响。

货币端“慢一拍”,财政端已“有心无力”。此前,央行在疫情冲击之下“放水”,而通胀之后的政策应对却明显“慢了一拍”,这导致本轮全球通胀起势急而落势慢。高强度“赶作业”式地收紧货币,加大了经济“硬着陆”的风险。面对可能的危机,在刚经历一波急速加杠杆后,财政端重启新一轮加杠杆已难以找到更充分的理由了,财政端的“有心无力”,也导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明显加大。数据显示,美国实际收入同比增速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在2021-2022年经历了剧烈的下滑,按照美国每10年左右出现一次“危机”的周期规律,本轮不排除“危机”再现的可能。

市场在向“衰退”交易逻辑转变。对于危机,市场的交易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些信号。75日,原油价格一度从112美元/桶暴跌至101美元/桶,跌幅一度达9.8%。回溯历史,单日下跌10%的情形不多见:其中6次是受产油国战争影响、2次受原油供给大幅异动,而其余9次均发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金融危机和疫情冲击下的衰退阶段。按照股债市场一般提前3个季度左右反应、商品市场一般紧跟供需变化的规律,本轮商品市场反应过激,或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市场交易会在“滞涨”与“衰退”之间反复,真正的“衰退”可能发生在冬春之交。

偿债压力会在未来两年快速上升。一些常见的观点认为,“衰退”可能是温和的,因为过去十余年债务扩张的同时资金成本也持续下降,导致债务偿付压力总体是下降的,未来加息的影响相对有限。实际上,美债存量规模中,尽管短债占比仅为15%,但由于期限较短,“更新率”高,年度发行额、到期额占比接近存量规模的4成。短债票面利率会更早对融资环境收紧进行反应,对应的付息成本也“水涨船高”。在一系列较为中性的假设下进行测算,设加息的终点利率约为3.5%-3.7%,美联储20232024年均实施降息,可测算出未来两年的偿债压力会快速提升,几近历史高点。

二、美国衰退,欧洲、日本同行

美国衰退将严重拖累欧盟出口经济。作为高度一体化的市场,欧盟除大约6成的出口为区内出口,对美国、中国的出口占比分别达到20.4%8.6%,分列前两名。历史数据显示,欧盟GDP及出口同比走势高度一致,欧盟出口占GDP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作为欧盟最核心的贸易伙伴,美国的进口需求变化往往驱动欧盟出口的景气变化,当美国衰退后,欧盟经济掉头转下或不可避免。

欧盟核心国竞争力大幅削弱。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原油、煤炭。自俄乌危机以来,欧洲贸易条件大幅恶化,并最终导致贸易逆差不断走扩。以德国为例,包括食品、能源和德国制造商使用的零配件等在内的整体进口,5月价格同比高达30%以上,但出口价格仅同比增长约15%。此外,德国的贸易逆差于5月份由正转负,这是德国30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欧盟边缘国问题持续累积。疫情之前,虽然德国、荷兰等“核心国”的政府杠杆率持续降低,但意大利、西班牙等“边缘国”的政府杠杆率几乎未降。疫情期间,由于缺乏财政纪律约束,意大利、西班牙等纷纷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托底经济,政府杠杆率纷纷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在通胀目标制下,欧央行将不得不加快政策正常化,7月已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市场预测年底前累计加息至少100bp。据此测算,欧元区整体利息压力或将回到2014年水平,这对意大利、西班牙等偿债压力突出的经济体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

欧债危机可能再现,日本也成“衰退”交易工具。目前欧洲高收益债信用利差已经接近600bp,接近上轮欧债危机前后的水平。同时,边缘国与德国之间的国别利差快速走扩,10Y意债、德债利差一度达250bp以上,相当于上轮欧债危机时期的水平。6月中旬,日本710年期国债期货一度暴跌2.01日元,创201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连续两次触发熔断机制。日本和欧盟都是外向型经济定位,原油价格和日本贸易条件息息相关,能源价格高企导致日元贬值压力上升,日债收益率自四月中下旬以来持续维持在0.25%上限位置附近。市场交易逻辑在向“衰退”转变。

三、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托底效果显现

财政主导,货币配合。稳增长“加力”,财政政策是主力,货币政策与之配合。去年12月以来,广义财政收支走向背离,特定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上缴利润支持财政保市场主体。1LPR5LPR1MLF,中小机构法定准备金率自去年年末都逐步下调,推动信用修复。

一揽子政策加快推进,多角度破局。4月底以来,稳增长措施密集落地,重点举措包括:加快和扩大专项债资金使用,加强基建投资;优化商品房预算资金监管,降低LPR等稳地产措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并在6月底前集中退还,及社保费用缓缴等保市场主体措施。托底效果加快显现,4月底以来,沥青开工率逐步震荡回升,炼油厂开工率也逐渐震荡回升。

项目逐个落地,稳增长效果将继续显现。部分观点认为基建投资会出现“前高后低”现象。今年财政政策发力确实明显前置,上半年专项债资金发行进度达93%,前五月投向基建比重61%;一般财政基建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上半年增速约8%。但判断基建发力,不能仅看资金,还需结合项目落地等分析。在近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项目申报范围扩大,“准财政”资金加码等动作下,项目、资金端共同发力,稳增长效果将在下半年继续显现。但需留意“天花板效应”和资产负债表“衰退”效应,因为在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由于要素流通速度明显压低,导致经济活动修复的天花板不断降低;而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效应也意味着经济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

 

*内容仅代表演讲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协会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信息。

 

关于投研圆桌论坛

由协会研究专委会主办、中再资产承办,立足于宏观经济焦点问题,着眼于保险资金特性,致力于打造研究专委会研究品牌,拟借助业内外研究力量,推动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前瞻配置与创新业务探索。2022年,投研圆桌论坛推出市场视点系列交流会,邀请最具市场影响力的金牌分析师分享最新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