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协会工作

曹德云:通力合作,助推个人养老金行稳致远

2023-03-31

近日,在“养老金融产品合力布局、助推第三支柱行稳致远”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3上海峰会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受邀参加并作题为“通力合作,助推个人养老金行稳致远”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首先感谢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董克用教授的邀请,我代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上海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是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自去年4月8日国办7号文发布以来,我国个人养老金业务进入了如火如荼的试点阶段。协会也于去年底开展了第二届“全民大众话养老——您的需求不能少”的调研活动。调研显示,“普惠”是全民大众非常关心的养老金融热词。为实现普惠,个人养老金需要至少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能够满足老年群体基本生活的收入需求,二是广覆盖。中国个人养老金融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前景光明、市场广阔。下面结合协会的调研结果及协会养老金融团队对多国养老金融生态的研究成果,就如何实现以上两个目标谈一下个人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中指出,我国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各国养老金融制度各具特色、计划繁多,但各国职业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缴费确定型)和个人养老金计划的特征均符合我国个人养老金的定义,其制度设计和产品开发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领取期的产品创新,完善养老金融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闭环 

养老金融产品的特征之一是有积累期和领取期,且两个时期的产品因持有人需求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协会的调研显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临近退休人员最具吸引力,特别是还有5—10年退休的受访者,其养老规划意识和参与意愿等都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我国老龄化程度深、速度快、人群大,与其他国家相比,需要更早的开始重视领取期的产品创新。各国依照公共养老金和职业DB计划(Defined Benefit,福利确定型)的领取形式,大多会引导个人通过购买年金型产品来完成积累期到领取期的转化。

比如英国规定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在满足领取条件后,仅可一次性免税提取总金额的25%,剩下的75%则被鼓励用于购买即时年金以抵御长寿风险。德国也规定,李斯特产品(Riester-Rente)的70%须以终身年金的形式逐月发放。美国虽然没有类似的制度设计,但也通过三种方式鼓励少量多次领取:一是对单次高额度的领取设置更高的税率;二是通过养老金账户购买即时年金产品,其趸交的保费不在购买时计税;三是将变额年金险纳入共同基金的统计口径,鼓励其参与养老金账户的投管。日本因为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的起步较晚未见类似的制度安排,因此存在一次性提取并被快速消费的情况,造成一定的老年贫困,削弱了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补充功能。

这些制度安排也与我国居民的期待不谋而合,在协会的调研中,有6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养老金的领取形式是“退休后每月都可以领到稳定的收入,直至去世”。

此外,回顾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历史,即使是在发展最早的美国,其大规模普及也发生在1980年前后,距今也不过短短40多年的历史。第一批参与该类计划的受益人进入领取期的时间并不长,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应该如何实现养老保险的补充功能,其中又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地关注与研究。

二、重视企业可在个人养老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针对广覆盖,很多研究都曾指出打通二三支柱是发展第三支柱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打通二三支柱其本质是解决了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其前提还是各国职业DC计划的发展和壮大。其中以401K计划为代表的美国职业DC计划,是少数做到了员工个人缴费为主,企业缴费为辅的计划。除税优激励手段外,企业在其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企业降低个人参与养老金计划的门槛。职业DC计划作为大部分美国企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其人力系统大多已和金融机构的系统互相打通。新员工入职后,经个人授权,企业就可以直接代员工在金融机构完成开户和缴费,最大程度降低员工的启动和缴费门槛。同时配合自动加入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美国职业DC计划的覆盖率。

二是通过企业配资制度,撬动个人的缴费意愿和金额。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同,美国职业DC计划的缴费机制是员工先主动缴费,企业再给予配资。美国最常见的配资模式是1:0.5,即员工需要先缴10%,公司才会配缴5%。此外,公司也会设置一个缴费上限来控制成本,这个上限最常见的是6%。美国社会保障部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除去年龄、收入水平等个人特征外,企业配资和可提前支取是员工愿意参与职业DC计划最关键的两个原因。

三是通过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天然信任,完成养老金融宣教。据协会的调研数据,约4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线下的方式了解养老金融产品,高于线上渠道近10%。此外,有24%的受访者对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态度是“再观望一下,看看其他人是否参与”,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在美国,职业DC计划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个人可以轻易地通过公司获得养老金融的相关知识和资料,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和公司合作向个人做更多面对面的宣讲。同时,这些宣讲还可以促进员工和员工之间在养老金方面的交流。

以上观察也在其他国家的养老体系改革中得到了验证。比如在英国和德国,其职业DB计划时至今日依然是最主流的私有养老金计划,也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对企业要求高,仅大企业有提供职业DB计划的动力和能力,覆盖人群有限。针对这一现象,两个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改革路径。英国选择扶持职业DC计划并于2012年开始实施“自动加入”机制。该机制通过法律,强制要求企业为员工开立职业DC账户。该举措有效地降低了个人参与养老储备的门槛,使其私有养老金的覆盖率从2012年的55%上升到2021年的88%。德国则选择推出以李斯特计划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计划,通过高补贴来吸引个人购买李斯特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覆盖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口,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李斯特计划现在已经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因没有企业的参与,获客越来越难,销售成本越来越高,进一步蚕食了产品的吸引力。德国政府也于2018年推出了职业DC计划,但因为种种原因尚未落地。

三、重视各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 

因各国金融生态、准入与监管体系的差异,在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方面,其主导的金融机构类型也存在一定差异。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类型机构的协同合作均成了其个人养老金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以英美为例,英国在私有养老金领域一直以职业DB为主,保险机构在其中积累了丰富的投管经验和客户资源。在向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转型中,民众天然地更信任保险公司。不过保险机构在自身的养老金融平台上也会加入共同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以满足民众对丰富产品的需求。

在美国,共同基金在职业DC和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账户数量上更具优势。但由于市场化程度高,更换开户机构相对自由且容易,若开户机构所提供的产品选择有限,其竞争力将大大降低。也正因此,在美国养老金的开户机构更像一个“产品超市”,几乎可以囊括包括可变年金险在内的大部分养老金融产品。此外,对没有保险牌照的金融机构,也大多会选择和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继而引导客户通过购买年金型产品领取养老金。该举措有利于开户机构留存客户,同时对保险机构而言可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自身产品的吸引力。

当然,因各国社保制度、养老金融体系和营商环境的不同,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个人养老金中所承担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我国保险资管机构作为养老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长期资金运用、长期的跨周期资产配置、长期产品创设、长期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对接养老金投资的多元需求。加之保险公司负债端提供的各类保险保障产品,以及险资投资养老产业的卓越能力,可以为个人养老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条、全方位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也愿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也向大家报告一下,协会的调研将形成《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2)》,拟于今年五月发布,欢迎各位专家予以关注。最后,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