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协会工作

2017年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保持长期稳健发展态势

2018-08-15

8月15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连续发布的,旨在记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情况,为行业发展留下真实客观历史资料的官方、唯一、权威年度报告。《报告》全面、客观展现了保险资产管理业2017年的发展情况,在《报告》拟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之际,形成综述,以飨读者。

 


2017年

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情况

 

 

截止2017年末,保险资金运用整体稳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总体平稳,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42%,具体看,

 

(一)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市场主体建设。2017年,一是保险资管业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截至2017年末,在我国开展业务的保险机构超过200家,还有外资保险代表处190家,除去外资保险代表处外,其他保险机构基本设立了投资管理职能的内设部门,负责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方面,我国已有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4家,设立资产管理(香港)子公司11家,养老保险公司8家。

 

(二)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投资能力建设。2017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投资能力 持续加强。截至2017年末,一是投资能力较为健全,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中,具有五类及以上能力牌照的机构数占调研总家数的72%;23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具有五类及以上投资管理能力的占比达91%。二是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是保险资管业资产配置的两大方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基本实现百分之百具备股票和债券投资能力;基础设施和不动产产品创新能力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另一较为集中持牌领域。

 

(三)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管理情况。2017年,一是保险资金余额持续增长,增速有所放缓。从各月余额数据看,大多月份保持增长趋势,但增幅不一。二是配置结构更趋优化,比例合理。截止2017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配置银行存款1.9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2.42%,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2.92%;债券5.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占比34.5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8%,占比12.30%;其他投资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34%,占比40.19%。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48 万亿元,占比9.90%;保险资产管理产品0.86 万亿元,占比5.74%;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27 万亿元,占比8.51%。整体看,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稳定在70%左右,坚持了“以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为主”的原则。同时,另类投资增速较快,多元配置风险分散的结构更加清晰。三是投资收益更趋安全稳健。2017年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5.77%,较去年上行0.11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较好进行了大类资产配置,通过多元化配置,分散风险,减少集中度,较少波动,提升稳定性。

 

(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情况。从整体情况看,2017年,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约1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4%。特别是,2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约13.44万亿元。同比增长8.56%。从受托保险资金角度看,2017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受托保险资金11.8万亿,占其资产管理规模的77%,其中,2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受托管理保险资金11.2万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管理保险资金运用最主要的主体。从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角度看,截至2017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业务 管理规模为5.06万亿,占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的34.38%,同比增长24.02%。从企业年金管理角度看,截至2017年末,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共有21家金融机构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资格,其中保险机构7家 ,共管理的组合数为2239个,占比65%;管理组合资产规模6799.30亿元,占比55%。

 

(五)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及创新。2017年,从整体情况看,24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216项,同比增长42%;注册规模5075.47亿元,同比增涨60%。从产品注册的特点看,一是收益率基本稳定,2017年实际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78%,较2016年下降15个基点。二是平均投资期限体现长期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期限7.3年;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期限5.36年。三是增信方式稳定,保险债权计划中,企业担保数量比66%;免增信56项,占比27%。四是信用评级较高,产品债项方面,AAA级数量占比84%,较2016年上升约6个百分点。五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主要投向交通及能源行业,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主要投向商业不动产及棚户区改造项目。

 

(六)保险业偿付能力情况。2017年,一是保险业偿付能力整体稳定。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5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显著高于100%和50%的达标线。二是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整体上移。2017年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A类公司占比提升,从第1季度的55%上升至第4季度的63%; C类和D类公司由第1季度的5家下降至第4季度的3家。三是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现场评估(SARMR)结果向好,行业评估平均得分为75.45,比2016年提升1.43分。此外,得分高于80分的公司有47家,得分在70分到80分的有97家,中高分值公司数量明显增加。整体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整体上移,风险防范荷和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七)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人才建设。从人才建设情况看,一是从业人员持续增长,专业从业人员达6700余人,较去年增涨13 %,平均每家机构拥有人员211人。二是条线设置精细,主要业务条线中,投资管理人员约1500人、管理服务约1300人、运营支持约100人、合规风控及信评约800人、研究约600人、产品发行约400人,多部门分专业联合协作的投资管理人员架构初步形成。从研究体系建设情况看,一是专职研究人员数量显著提升,共26家保险资管机构设有专职研究部门,占比达81%;专职从事研究工作人员约510人,较上年增速超过40%。二是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在宏观、股票、债券、基金、金融工程、产业和其他等七个研究领域中,涉及任意四个及以上的合计达到16家。

 

 

 

2017年

保险资产管理业热点专题分析

 

 

(一)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建设及情况。从主要内容看,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总体框架是一个办法和五项监管规则,即《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和五项监管规则包括能力评估规则与量化评估规则,以及资产负债管理报告规则,分为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监管部门将依据综合评分结果,将保险公司划分为A、B、C、D四大类,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上,能力评估规则分为五个部分:基础与环境、控制与流程、模型与工具、绩效考核和资产负债管理报告。在资产负债管理量化评估上,量化评估分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两类,根据保险机构性质不同,精细化制定量化评估方法和标准,主要量化评估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资产配置状况、资产信用状况、负债产品信息)、匹配情况(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和综合压力测试三部分。

 

(二)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情况专题调研 。从被调研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看,人身险公司中,持有无担保债券投资能力、股权投资能力和不动产投资能力牌照较为集中,其他投资能力牌照则持有较少。财产险公司中,持有的投资能力相对分散且数量较少。总体上,保险公司较好地构建了委托投资加自主投资的投资体系,特别是通过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专业金融投资机构以实现相关领域的投资覆盖。从被调研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看,在整体上,截至2017年末,83家被调研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共计7.57万亿,占全行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50.74%,人身险公司平均资金运用余额显著高于财产险公司。在委托投资上,委托投资是保险公司开展投资业务的重要方式。2017年, 83家保险公司中,有74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委托投资,委托投资金额共计5.59万亿元,占其资金运用余额比例为73.89%。在投资收益上,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差异较明显,收益率多在4%-6%之间。此外,人身险公司收益率整体高于财产险公司。从被调研保险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员情况看,目前,保险公司基本设立了资产管理部或类似职能部门,并设立了一套贯穿研究、投资、信评、风控、合规全流程的资金运用组织架构体系。在人员构成上,83家保险机构资产管理部或类似职能部门人员共计1700余人,其中,投资管理及规、风控和信评人员合计占比超过70%。

 

(三)保险机构参与养老建设及养老金管理 。从参与养老市场的实践与成效看,保险业全面参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底,在第一支柱上,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21家机构中,有6家保险机构入选。第二支柱上,目前在企业年金市场最为核心的受托和投资领域,保险机构分别占据75%和55%的市场份额。第三支柱上,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保险业已经开始先试先行开展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地区试点工作,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资金运用办法也已出台。此外,保险业可以更好参与“大健康、大养老”产业链。与其他机构相比,保险业积累了参与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的丰富经验,并对养老服务产业的保障属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实现养老金、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链条的有效连通。

 

(四)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全球化配置。一方面,保险资金“走出去”政策支持日益完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委受托和全受托的运作机制,从资格条件、投资规范、风险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境外投资监管框架。此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细化了投资主体资质和标准,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和品种。随后,《关于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建立了境外投资责任人机制,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整体审慎。截至2017年末,从投资规模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近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00亿元),占行业总资产不到3%。从投资特点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资产类别多元,投资区域广阔,投资方式丰富,配置结构优化,可投资区域涵盖45个国家或地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审慎稳健、持续有效,风险可控。此外,保险资金稳健“南下”,参与港股通。在《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先后发布后,截至2017年末,共有50余家保险机构和20余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香港市场开展投资业务,以港股通为主要方向,占比七成以上。

 

(五)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金融科技应用。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在智能投顾、机器人客服、投资分析、证券结算、客户征信等多方面引发了热潮。具体到资产管理行业,金融科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大资管时代下的人工智能。针对资产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投研、智能投资、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二是面向金融创新的大数据分析。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信用评级与风险控制、舆情分析、精准营销等方面。三是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结算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其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后台运营、支付转账、金融智能合约等。截至2017年底,保险资产管理业在不断加强金融科技的投入和自主研发,部分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例如,有的机构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投资中的运用,成功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智能投研平台;有的机构开发了具有资产公司特色的量化评估模型,建立了投资风险量化评估体系。

 

(六)保险资产管理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从政策引导看,2017年,监管层面陆续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了保险业、保险资产管理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明确方向和必要性。从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看,一是具有长期性,保险公司特别是人身保险公司合同缴费期限较长,有的长达二三十年。二是资金规模较大,保险资金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且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对单一类别的资产的配置规模较大。三是追求稳定收益。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结构总体更加稳定,投资风格相对更为稳健,追求稳定、长期的现金流回报和绝对收益。四是优于多元化投资渠道。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投资渠道稳步扩宽,除传统公开市场品种和标的外,陆续放开未上市股权、不动产、金融产品、创业投资基金等大类资产类别和投资品种。从服务实体经济取得切实成效看,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截至2017年末,保险业定期存款余额超过1.34万亿元,是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重要资金来源;二是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截至2017年末以债券和股票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超过7万亿元;三是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对实体经济项目融资。截至2017年末,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08万亿元。同时,近年来一些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项目成果,都得到社会积极评价。

 

展望未来,保险资产管理业需要紧抓机会,遵循市场规律,充分把握自身优势,坚持“回归本源”发展理念,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坚守风险底线,增强对实体经济的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