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指出,银行保险资管行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建工作不断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呈现新局面,风清气正氛围日益浓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推动银行保险资管行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需要凝聚共识、协同发力,从深化思想认识,领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知行合一,促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融入实践;凝聚行业合力,共建协同共进的文化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持续筑牢银行保险资管行业“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文化底色,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积极助推金融强国建设。
会议认为,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内容,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有力举措,也是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维护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总局系统持续发挥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社团等各方优势、凝聚各方力量,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清廉金融文化创建活动,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资管业协会作为行业社团积极发挥自律功能作用,将清廉金融文化融入行业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把廉洁要求纳入行业自律公约和从业人员培训内容,6年来,引领带动行业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特色鲜明的行业清廉文化建设活动,有效推动清廉文化强大基因转化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优势和力量。
会议提出,纵深推进银行保险资管行业清廉文化建设,要坚持推动清廉文化、清廉制度、清廉监督机制、清廉干部培养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推动清廉金融文化“亮”明形式,“立”住内容,“活”跃实践。一是注重培根铸魂。以党的建设立“根”,以思想政治工作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做到宣传教育与净化环境并重,既教育引导金融从业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又着力塑造廉洁从业环境。二是紧扣一体推进“三不腐”。充分发挥清廉文化价值导向、行为约束、环境净化的基本功能作用,积极释放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叠加效能。通过加强警示教育、纪法教育,放大“不敢腐”的震慑效应;通过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强化“不能腐”的刚性约束;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家风教育和示范引领等,进一步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三是坚持系统观念。清廉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基础工作,不能简单地看作某个部门、某家协会或者市场机构单打独斗的任务,也不能仅仅定位为一项教育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发挥组织作用,动员各类主体、统筹各种资源,广泛行动起来开展工作,推动清廉文化深刻影响、深入渗透到银行保险资管行业各个领域。
会议以“打造清廉文化品牌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工作报告,深刻解读了加强新时代清廉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系统阐述了协会近年来推动行业清廉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与经验,并结合实际提出有序推动廉洁自律理念向行业延伸、向常态拓展的有效路径,还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防范化解金融廉洁风险、推动清廉文化建设融入行业自律有关课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会议指出,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已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也推动金融发展业态出现新趋势,使得金融腐败现象表现出新特征。在数字技术推动下,许多金融创新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链条繁琐、信息透明度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问题和腐败行为的高度隐蔽性。与之相对应,反腐败斗争也在不断运用新的数据信息技术优化拒腐防变手段,提升监督执纪水平。同时,清廉文化建设工具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完善,比如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全媒体平台的日益普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进步,使推动清廉文化传播更具多样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廉洁理念对从业人员的影响具有了量身定制和全方位展开的更多可能。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对金融数字化特别是金融创新领域合规风险防范提出新挑战,大数据时代要持续拓展新思路,牢固树立价值思维、全样本思维和效率思维,建立全域互融、立体监督、数据联通新体系,不断创新完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金融风险防范模式,为公司治理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全新的分析思路和迅捷的解疑路径,全面增强廉洁风险防范能力,进而构建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合规运行、安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